文昌帝君说:我轮回到十七世时是一个地方父母官的人身,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,解救别人的困难,患难,怜悯别人的孤儿,孤独,容纳宽恕别人的过失,过错,广泛地行善积阴德,感应感动了上苍(是指天人感应),别人如果能象我这样存有好心地好心田,上天必定赐福给你! 于是文昌帝君就训劝世人说:汉朝时的东海人“于公”做地方官时,审案量刑公平合理,昭雪冤枉,民众允服,当他的家门坏了,就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
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:“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,身未尝虐民酷吏。 救人之难,济人之急,悯人之孤,容人之过。 广行阴骘,上格苍穹。 人能如我存心,天必锡汝以福。”于是训于人曰: 昔于公治狱,大兴驷马之门; 窦氏济人,高折五枝之桂。 救蚁中状元之选,埋蛇享宰相之荣。 欲广福田,须凭心地。 行时时之方便,作种种之阴功。 利物利人,修善修福。
【注】:以下故事,精选自:释昌臻法师、释海山法师、释大恩法师,主编的《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》一书。 ◎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。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,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(掌管水运事务) 有舞弊行为,这时扶爱之正好因事获罪被押在狱中,有些官吏恨他,想罗织罪名加重害他。宇文英迪竭力为他辩解澄清,终于得到从轻处理。 三年以后,宇文英迪从南滨乘上水船回家,正遇上大雨,洪水暴发,波涛如山,船到河中,不料缆绳断裂,船夫一时束手无策,听
序言: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,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善书”。李昌龄著,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,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。旨在劝善,简称《感应篇》,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,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,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。常念太上感应篇,自有护法之神护持。心境开阔,恶念不生,不受烦恼,常得清净。 ●太上曰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” 白话翻译:太上老君说:&ldquo
《太上感应篇》原文及译文 一、《太上感应篇》原文 太上曰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依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。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,人皆恶之,刑祸随之,吉庆避之,恶星灾之;算尽则死。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,录人罪恶,夺其纪算。又有三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辄上诣天曹,言人罪过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 凡人有过,大则夺纪,小则夺算。
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依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。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,人皆恶之,刑祸随之,吉庆避之,恶星灾之,算尽则死。又有叁台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,录人罪恶,夺其纪算。又有叁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辄上诣天曹,言人罪过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凡人有过,大则夺纪,小则夺算。其过大小,有数百事,欲求长生者,先须避之。 是道则进,非道则煺。不履邪径,不欺暗室。积德
朝暮叩齿三百六,七老八十不落牙 叩齿,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,民间俗称“叩天钟”。事实证明经常叩齿,不仅能强肾固精,平衡阴阳疏通、局部气血运动和局部经络畅通,从而增强整个机体健康,还可促进口腔、整个牙体及周围组织的健康,增强牙齿的全面抗病能力,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、整齐洁白、润丰光泽,充满精健之象。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:精神放松,口唇微闭;心神合一,默念叩击;先叩臼牙,再
昔人有云,积金遗于子孙,子孙未必能守。积书遗于子孙,子孙未必能读。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,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。 其义本于孔圣赞易。文言曰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善而曰积,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。庆而曰余,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。必举家咸务阴骘,而后可称积善之家。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,而后子孙受其余庆。是故余庆易晓,而本然之庆难晓也。书曰,考终命。又曰,祈天永命。此可以言本庆乎,未尽也。当以二氏因果之说,参合易传之说。 道家谓积功行
《日行一善》全文 作者介绍:方海权(1972——),笔名香严、道明,广东潮州市湘桥区人。是一名国学学者、哲学家及佛学家。著书传世,及发行很多文章,诗歌富含禅意,格言深哲入理,极受广大群众喜爱,多则入选世界名言。热心慈善公益事业。《日行一善》是方海权先生2010年的代表作。 一、 行善积德篇 问: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,什么方法使我们心中所求很快如愿。 答:日行一善,最快。
《本事经》里说:“世间聪慧人,恭敬于父母,恒时修供养,常生欢喜心”。意思是说,世间有智慧的人,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,恒时供养,让父母心生欢喜。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。下列若干: ■ 1、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:第一种就是父母恩。 ■ 2、母亲对我的恩,我用一劫(百千万亿年)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。妈妈思念孩子,没有什么比得上。从怀孕开始十个月,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
1.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--《周易》 译:作为君子,应该有坚强的意志,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,努力加强自我修养,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,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,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。 2.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--《三国志》刘备语 译:对任何一件事,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、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;相反,对于一些微小的。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,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。 3.见善如不及,见不
150岁的印度人的养生经验(唾液养生摘要) ●150岁的印度人说----我就是每一口饭,或菜,细嚼慢咽,嚼上三十二次,还有我喝水,或饮料时,让它们在口里呆一阵,等一会儿再吞下去,就这些方法,帮助我活到了150岁。 想活150岁的的同胞! 这150岁的印度人养生的方法----被我们的祖国医药学称为唾液养生法, 平时人们吃饭,实际上这唾液养生法,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的比较成熟的养生技术。 早在战国时期,中
明朝初年,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,他在一个姓王的侍郎家中做仆人,又老实又勤快,主人对他也很不错。有一天,当时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宝到王侍郎家中来,见了郑兴儿一面后,对王侍郎说,郑兴儿这个人留在家中不吉祥,会给家中带来很多灾难的。无奈,王侍郎只好忍痛割爱让郑兴儿离开王家,出去自谋生路。郑兴儿离开后,王家确实比以前安宁了很多。 郑兴儿离开王家后,无处落脚,只好暂时在一所古庙中栖身。有一天,郑兴儿回到庙中,发现墙上挂了一个包裹,打开一
一、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你能发心吃长素,等于不用花一毛钱,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。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吃素的好处,使更多的人也发心吃素,那你就等于放生了无量无边的生命,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生命。真是不用花钱的放生啊。 二、劝人放生,同样福田广阔,是不用花钱的放生 自己没有钱放生,奉劝那些有钱有爱心的亲属朋友或绝症的病人家属放生,特别是当今社会有很多不孕不育的人,很想求子的或者是想求个儿子的,劝他们积极放生,我们同样福田
一、256岁,世界上最长寿的素食者——李清云。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世界上最长寿的素食者——李清云(1677-1933年),在世256年!他是清末民初的中医中药学者,也是世界著名的长寿老人。经常看到电视上报道有人活了120多、160多岁等,其实那些不算什么,李清云先生活了256岁,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! 他100岁时(1777年)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,获得政府特别奖励。他